工业余热类热源以“零额外燃料成本、低污染排放”为核心优势,但其应用依赖余热来源的稳定性、参数匹配度及项目场景适配性,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类煤泥烘干项目:
一是**周边有稳定工业余热排放源的中大型洗煤厂项目**。若洗煤厂紧邻火电厂、钢铁厂、化工厂等企业,且这些企业持续排放低压蒸汽(0.3-1.0MPa)或高温烟气(200-400℃),优先适配此类热源。例如紧邻火电厂的洗煤厂,可回收电厂锅炉排出的中温烟气(经初步除尘后),或利用电厂的低压蒸汽,通过换热器转化为烘干所需热风(温度120-180℃),能满足单台时处理量30-100吨的煤泥烘干需求。这类项目无需额外采购燃料,运行成本仅为燃煤热源的1/5,且无新增污染物排放,契合“循环经济”政策,部分地区还可申请节能补贴。
二是**对烘干温度有“低温需求”的高水分煤泥项目**。煤泥若含黏土成分较多,高温烘干易结焦、黏附筒壁,而工业余热(尤其是蒸汽换热)产生的热风温度多在100-200℃,属于温和烘干区间,能避免煤泥品质受损。例如处理水分35%-50%的炼焦煤泥,用蒸汽余热烘干可精准控制终水分至12%-15%,且无过热导致的热值损耗,特别适合对煤泥产品质量要求高的项目(如煤泥掺烧发电、成型燃料加工)。
三是**已有工业锅炉的老旧洗煤厂升级项目**。部分老旧洗煤厂自身配套供暖或生产用锅炉房,锅炉排烟温度多在150-250℃(含大量余热),此前多直接排放。此类项目无需新建热源设备,仅需加装烟气-空气换热器,回收锅炉排烟余热补充烘干系统热量,可降低总能耗15%-25%,改造投资成本低(约为新建燃煤热源的1/3),且能快速提升环保与节能指标,适合预算有限、需短期完成升级的项目。
需注意,若余热供应存在季节性中断(如化工厂检修停产),或余热参数(温度、流量)波动过大,则需配套小型备用热源(如天然气热风炉),避免烘干生产停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