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泥烘干设备热源选择需以“就地取材、降本稳供”为核心,结合本地能源类型、供应稳定性及成本优势适配,具体可从三方面考量:
优先利用本地自产能源。若为煤炭主产区(如晋陕蒙),煤泥、煤粉等燃料采购成本低且供应稳定,适配燃煤热风炉(需配套脱硫脱硝除尘),甚至可“以泥烘泥”降低燃料成本;若处于天然气产区或管网覆盖区(如川渝、华北工业带),天然气清洁且输送便捷,可选低氮燃烧器式燃气热源,减少治理压力;农业/林业主产区(如东北、华南)则宜用生物质热源,秸秆、木屑等燃料本地易得,还可享受政策补贴。
挖掘本地工业余热资源。若周边有火电厂、钢铁厂等,其排放的低压蒸汽(0.3-1.0MPa)或高温烟气(200-400℃)是低成本热源,可通过换热器转化为烘干热风,几乎无额外燃料成本,且符合循环经济政策,适合中大型项目,但需签订长期供能协议确保稳定。
谨慎选择外部依赖型能源。本地无自产能源时,若电网容量充足且有谷电优惠(如长三角夜间电价0.2-0.3元/度),小型项目可选用电加热热源(间歇运行降成本);仅能外部调运时,优先选LNG槽车运输的天然气(灵活性高),短途调运的生物质颗粒次之,同时需预留15-30天库存应对运输中断,锁定长期供价规避涨价风险。
综上,需先判断本地是否有自产/余热资源,再评估外部能源可行性,实现环保、成本与供应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