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估煤泥烘干项目的热源温度需求,需围绕“煤泥特性定安全阈值、烘干目标锁核心区间、设备类型做适配调整、能耗环保优最终参数”展开,避免温度不当导致品质受损或效率低下,具体分四步:
首先,以**煤泥自身特性**为基础定温度上限。高挥发分煤泥(如褐煤泥)高温易析出挥发分引发风险,黏土含量高的煤泥高温易结焦黏壁,两者温度需≤180℃;低挥发分无烟煤泥热稳定性好,可放宽至180-220℃,但均需避免超250℃以防碳化。同时,初始水分35%-50%的高湿煤泥需150-180℃快速破黏,25%-35%中湿煤泥用120-150℃即可。
其次,按**烘干目标**锁定温度区间。若煤泥用于掺烧发电(终水分≤15%)或成型燃料(终水分≤12%),需150-180℃确保深度脱水;仅用于临时储存(终水分≤20%),120-150℃足够,避免过度耗能。产能方面,时处理≥50吨的大型项目需160-200℃提升热风焓值、缩短烘干时间;时处理≤10吨的小型项目,120-150℃更经济。
再者,结合**烘干设备类型**做适配调整。滚筒间接换热式可耐受180-220℃,直接换热式需控在150-180℃防煤泥破碎;圆盘/桨叶式因换热面积大,100-150℃即可高效烘干;流化床需160-200℃确保物料流态化,避免堆积。
最后,兼顾**能耗与环保**优化参数。热源温度每升10℃,能耗增5%-8%,若有120-150℃工业余热,优先选用以省成本;燃煤/生物质热源超200℃会增加NOx生成,需权衡温度与脱硝成本,180℃以下用低氮燃烧器即可控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