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泥烘干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:
1. 直接烘干(热传递方式):
- 进料:湿煤泥通过带式上料机、进料机等输送装置进入煤泥烘干机。一般煤泥会先经过打散装置进行初步处理,将可能粘结在一起的煤泥块打散,以便后续更好地进行烘干。
- 导料区:打散后的湿煤泥进入烘干机的导料区,在此区域与高温热风接触。高温热风通常由热风炉等热源设备提供,热风温度可达数百度。湿煤泥与高温热风接触后,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,在大导角的抄板抄动下,煤泥被不断抄起、散落,形不成粘结便被导入下一个工作区。这一过程中,大量的水分被快速去除,煤泥的湿度大幅降低。
- 清理区:经过导料区初步烘干的煤泥进入清理区。在这个区域,煤泥被抄板抄起形成料幕状态。由于煤泥在烘干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粘结在滚筒壁上,因此该区域设置有清扫装置,清扫装置可以及时清理掉粘结在筒壁上的煤泥,并且对于物料团球结块还能起到破碎作用,从而增加了热交换面积,提高了干燥速率。
- 倾斜扬料板区:煤泥在经过前面两个区域的处理后,进入倾斜扬料板区。此区是低温干燥区,煤泥在此区域已呈低水分松散状态,基本不具有粘结现象。煤泥在这个区域与热风进行进一步的热交换,使水分达到所要求的状态。
- 出料区:达到烘干要求的煤泥进入出料区,干燥主机滚筒在此区不设抄板,煤泥在此区滚动滑行至排料口,完成整个干燥过程。
2. 间接烘干(蒸汽间接加热方式):
- 进料输送:湿煤泥同样先经过输送装置进入烘干机内。
- 热交换:蒸汽通过列管进入煤泥烘干机滚筒内,蒸汽的热量传递给煤泥,使煤泥中的水分蒸发气化。蒸汽在列管中循环流动,不断与煤泥进行热交换,而煤泥则随着筒体的转动与蒸汽换热管充分接触,确保热量传递均匀。
- 干燥出料:经过蒸汽间接加热烘干后的煤泥,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,从排料口排出,完成干燥过程。这种方式利用的是蒸汽的余热,对蒸汽的温度有一定要求,需要达到能够将煤泥烘干处理的温度。